近年来,欧博abg广东省深圳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数字政府为牵引,聚焦“优政、兴业、惠民”,全面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夯实数字深圳建设基石 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政府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精准计算和高效配置各类数据资产,应用于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而构建的政府形态,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深圳市从政府自身业务数字化、决策科学化到对外合作数字化等多方面入手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式数字政府,夯实数字深圳建设基石。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牵引,推动数字经济、“数字市民”建设,实现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 (一)整合业务,统一平台,不断完善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一是持续完善数字政府支撑环境建设。按照“四个统一”即“统一的党政机关IDC机房和灾备中心”“统一的党政机关网络”“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和“统一的政务云平台”的建设要求,持续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坚实的云、网底座支撑。不断完善政府体系内业务和平台的数字化,夯实数字政府建设基础。 二是不断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在国家和广东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框架下,建设集统一门户、统一事项、统一申办受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好差评”、统一咨询投诉、统一支付、统一物流等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和广东省平台互联互通。打造数字政府能力中枢、数据中枢和业务中枢。 三是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渠道建设融合。按照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的要求,在持续完善线下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和移动端服务渠道建设的同时,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业务融合、整体协同。各服务渠道共用统一后台,实行统一UI和服务标准,实现业务无缝衔接、办事体验一致。大力推行掌上办事,建设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努力实现线下能办的线上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四是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圳市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网上办事大厅,前端实现单点登录,后端实现数据共享。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统一预约和统一申办受理。大力推行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让企业和市民办事“一次都不跑”成为常态,“跑一次”是底线,跑多次是例外。深圳市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达99.94%,99.29%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腿”办理,91.74%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89.44%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 (二)优化流程、创新模式,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 一是创新推出“秒批”“秒报”等智能办事新模式。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数据的“效率指数”,提升市民和企业的“幸福指数”。在全国率先推出“秒批”“秒报”改革,实现基于数据自动比对的无人干预自动审批,以及基于数据和材料自动推送填充的智能申报,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利,让政府服务更高效,让审批过程更透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从申报到审批全流程智能化服务。 二是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从群众办事需求的角度而不是政府服务提供的角度,设计政务服务场景和服务产品,紧贴市民日常生活高频服务事项,对相关政府部门的服务事项进行打包组合,实现申请人办一件事只需一份指南、一次申报、一套材料,实行一口受理、一口出证,把“多次填表、多个流程、多次跑动”转化为“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领证”。 三是全面推行“免证办”。通过建立政务服务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照的业务规则和规范流程,打通电子证照系统和各业务系统,依托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基于统一身份认证,实现线上、线下办事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照,打造“免证办”政务服务模式。第一批实现393项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照,覆盖了市民和企业日常生产生活需用的90%以上证照。 四是实现自助服务“一机通办”。推进深圳市各类自助服务终端整合,将已在各类服务终端自助办理的事项统一接入政务服务一体机,实现自助服务“一机通办”。同时,将尚未实现自助办理的服务事项经过优化改造后分批接入政务服务一体机,并对深圳市自助服务终端统一规划部署,让群众在家门口便可自助办理各类政务服务。 (三)一网统管、智慧监管,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建设大脑,构建一体化智慧决策指挥中枢。建设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提供“一图全面感知、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的智慧化管理服务,成为城市运行管理大脑,欧博官网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助力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建立深圳全市三级联动指挥调度体系,通过通信联动、数据联动、应用联动和物理联动的方式,实现各级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实现应急事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上下联动。 二是形成块数据,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建成全口径动态更新的块数据“一码多址”统一地址库,实时联通公安、规划、社保等41个部门,关联汇聚2200万人口、390万法人和66万栋房屋信息,结合网格化管理,将数据清洗比对,封装入块,形成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块数据”。将“块数据”与各类业务需求相结合,形成多种智能监管的业务场景。 三是加快探索,打造“互联网+监管”治理新模式。建设一体化“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和监管数据可共享、可分析、可预警。加强监管数据汇聚和开发应用,建立完善相关风险预警模型。统一数据接口,对接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推动形成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全国“互联网+监管”体系。 四是智慧抗疫,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全国率先打造自主申报平台,引导市民自主申报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深i您”健康码,创新推出手机“亮码”“扫码”无接触通行模式。上线“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平台,为企业提供困难诉求上报、企业金融服务、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功能服务,实现企业诉求“一键提”、政府部门“速反馈”、扶持政策“一站汇”。 二、培育数字经济市场,增强数字深圳发展动能 数字经济是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在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冲击的背景下,深圳市快速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托信息技术、大数据等自身产业优势,深圳市以数据为抓手,通过促进数据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进一步培育数字经济市场,增强数字深圳发展新动能。 (一)制度先行,加强法治保障,促进数据资源要素依法自由流通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广泛影响。与此同时,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与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不一样的地方,其作为要素参与经济建设和收益分配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为促进数据资源要素依法流通,深圳市率先开展探索数据立法,完善制度建设,积极培育规范化、法治化的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资源要素共建共享、自由流通。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以促进发展为长远目标、以保护隐私为基本原则、以数据治理为有效手段,推动制定全国首部综合性数据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作为规范各类数据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成为开展数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以《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为核心,加快开展立法实施、宣传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制定等相关工作。 (二)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利用,加强政府数据与经济社会融合应用 数据开放有助于政府部门盘活积累的数据资产,从而通过大众和企业的创造力,利用外部智慧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创新能力和水平,提升社会运行效率。通过让公众和企业都参与政府治理,政府能与公众主动、充分地互动,实现政府提供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使政府从单纯的管理角色向多元共同治理方向变革。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将释放数据活力,对政府治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深圳市积极探索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双向开放、融合共享,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组织实施2020年度政府数据开放计划,已开放深圳市46家单位2439项数据,数据总量3.73亿条,涉及教育科技、交通运输、文体休闲、卫生健康等14个领域。疫情期间,深圳市积极向社会开放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疫情防控数据,支持第三方开发各类疫情防控工具。深圳市还成功举办“2020深圳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SODiC)”,大赛提供脱敏后数据2.7亿条,收到作品1205个,作品内容涉及科技抗疫、文旅产品创意、智慧教育、5G、车联网等领域。结合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和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筹划建设基于区块链、可信计算等技术的专业化数据定向开放平台,提供“可用不可见”和按规定用途与用量使用数据的安全可信环境,满足专业机构对高价值数据的需求,打造更具广度、深度、热度的公共数据开放体系。 (三)培育引导数字经济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新要素引领”转变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中国经济,但数字经济却逆势而上,不仅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而且对维护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发挥重要作用。疫情凸显出数字经济的韧性和优势,同时也反映出产业数字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圳市以打造数字经济样板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将数据与金融相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圳市金融管理机构通过打造大数据分析平台,汇聚各类企业的资产抵押、实时生产画面、经营数据及用水用电情况等数据,形成对中小企业的综合评价,金融机构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并结合自身信贷融资算法,综合分析需融资中小企业经营现状、信用情况等,分析判断并最终提供相应的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健康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积极培育基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新产业、新业态,抢占新经济增长点。2020年8月,深圳市在全球率先完成5G独立组网全覆盖,为智慧城市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加快推动在交通、警务、城管、医疗等领域开展5G试点应用示范。 三、实施“数字市民”计划,提升数字深圳服务能级 数字转变的核心是人,一切业务形态、措施方法、工具平台等,最终都是为了服务好市民。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化应融进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深圳市通过实施“数字市民”计划,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构建“数字市民”认证、管理和应用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新模式。 (一)建立健全市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 依托公安人口库,借助在线刷脸认证、线下实人核验,以及支付宝、微信、银联、电信运营商等第三方认证方式,建立分级分类个人数字身份认证体系。建立个人身份认证管理规范和业务运行规范。建立“数字市民”信用管理体系,探索整合政府主导的法人信用信息系统、市场主导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等三大平台,开展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中央和地方、信贷领域和社会领域两大公共征信系统的资源共享。基于信用体系,结合各类业务场景,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便利数字化服务,在便利市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抓手。加快推进港澳台居民在线身份认证,通过调用广东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证件和居住证实现在线实名认证。积极探索跨境“数字市民”合作,加快推进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与新加坡SingPass身份认证平台互联互认。 (二)不断完善拓展“数字市民”应用场景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基于“数字市民”身份认证,大力推进在线办事,借助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能力支撑,推动“政务服务申报—鉴权—审批出证”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在“i深圳”平台推出市民码,市民可以凭市民码亮码验证后替代多类证明身份的实体卡证,实行一码走遍全城。实现政务服务“免证办”,通过扫码授权,自动调取电子证照库内的相关电子证照,实现对相关实体证照的替代。不断扩大“数字市民”应用场景范围,积极推进市民码在酒店住宿、乘机办理、身份查验、图书借阅、景点验票等场景应用。努力打通社保、医保等后台数据,积极推进市民码与电子健康码、社会保障码融合,努力实现基于数字身份在就医、买药、养老等场景应用中“一码通行”。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面向社会公众,推出数字货币应用试点。 (三)全力保障“数字市民”信息安全 互联网应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诸多隐患。互联网应用是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为一体的数据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隐患,可能给市民带来安全风险。在推进“数字市民”过程中,深圳市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护,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结合数字城市建设实际,先后出台了《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安全可信网络空间保障体系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文件,以及包括《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可信云平台网络安全规范》《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可信大数据网络安全规范》《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可信人工智能网络安全规范》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在落实国家、广东省有关“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政策的基础上,编制完善“数字深圳”网络安全总体规划。搭建信息安全平台,构建网络信任体系,加快推进密码升级改造工作,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和评测。 四、数字深圳对城市数字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深圳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等要求,建设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数字政府,发展数据要素资源依法自由流动的蓬勃数字经济,提供安全可信、平等普惠的“数字市民”服务,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为其他城市数字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运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进入21世纪,互联网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数字经济,还是数字政府,都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凡是数字化程度低、对线下实体空间依存度高的产业,受疫情影响往往比较大,而数字化程度高的产业,受疫情冲击影响就小,有的甚至在疫情推动下得到更快发展,数字经济表现出强大的韧性。数字政府建设比较先进的地区,也能更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而对已经适应了数字化生存的市民而言,“数字市民”为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数字化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式改变着城市的方方面面。 (二)“三位一体”数字深圳建设为数字化时代城市治理提供了样板 围绕“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的目标,深圳市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大主题出发,推进“三位一体”数字深圳建设,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助力。数字政府是牵引,为数字深圳提供包括云、网、库在内的底层基座,以及包括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在内的中枢能力,让企业和市民逐步接受数字化的服务和生产生活模式。数字经济是基础,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数字政府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数字市民”是关键,归根结底,人是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市民”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数字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 随着“一网通办”日益完善,“一网统管”初成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越来越得到认可和发展壮大;“数字市民”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与此同时,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信息化、数字化为政府职能转变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更多可能;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属性日益显现,数据要素被广泛认可,数据开放、数据交易,以及基于数据创新应用的新经济业态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基于个人中心的服务产品越来越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与新的服务模式、经济业态配套的生活方式日益普及。技术手段推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时,新的业务场景、服务需求又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四)确保信息安全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信息安全是数字化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政府越发达、数字经济越壮大、“数字市民”场景越丰富,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带来的损失就越严重。效率和风险就如硬币的两面,数字城市建设,既要提升效率,更要保障安全。在建设数字深圳过程中,要始终把信息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从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以安全为效率保驾护航,保障数字深圳建设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 |